發布時間:2019-10-14
|
瀏覽人數:25421
2019年10月10日,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成都敏道企管創始人王明先生帶領70余名企業家走進凱達名門·中江生產基地。不一樣的視覺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分享,輸出不一樣的友誼與成長。
【一支粉筆培育凱達情懷】
在本次交流中,敏道企管帶領的企業家團隊把凱達車間素樸的小黑板文化,總結為“一支粉筆讓員工活起來!”凱達各車間班組干部一直堅持用車間文化引領工匠們探討人生境界,思考生活得失,總結待人處事......時間是成長最深刻的印記,文字浸潤心田,培育工作情懷與管理情懷,凱達工匠不只在技術創新里成長,更在心靈澄澈里寧靜。
【一盆綠植演繹責任擔當】
當一盆盆貼著“歸屬主人”標簽的綠植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呈現在參觀者眼前時,大家有著深深的感動。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不經意地抬頭望見的一抹綠意,相對于冰冷堅硬的各種鋼鐵、車床之間,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卻無時無刻不在傳達著對勞動者的關懷。細微處見情義,細節處明擔當,正是凱達“厚德載物,利他共生”的溫情匠心。
【一條黃線深耕自律品德】
在參觀團隊的行走中,一條條鮮活的“黃線”代言著凱達獨特的5S管理。
① 汽車位黃線:凱達規劃了統一的汽車停車區,汽車輪子不許壓黃線,車頭車尾不能超黃線,停車方向一致;
② 電瓶車黃線:凱達有專門的電瓶車停放區,所有電瓶車不能壓黃線、超黃線,車頭方向一致;電瓶車應急充電須在規定的充電位,自覺登記起充時間,并自覺遵守5小時以內使用規定,及時斷電并移車到專用停車位,把充電位留給下一位需應急充電的員工。
③ 食堂排隊黃線:在凱達食堂,員工們為不阻擋過道,在黃線區內自覺呈S型折向排隊;
④ 車間內黃線:進入車間行走或參觀,不可進入黃線作業區內,保障安全。凱達,打造“品質品牌”,同時打造“文化品牌”。凱達,打造“品質品牌”,同時打造“文化品牌”。
【一樘門沉淀團隊生態】
歲月流光,匠心獨運。凱達名門,經得起最苛刻的檢驗和最悠長的歲月,打造安全守護的傳奇。“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span>鄧總在與本次友情來訪的企業家代表團座談時,誠懇談及自己當初在父親的支持下在郫縣團結鎮收購一個瀕臨倒閉的不到3000平米的鐵皮棚門廠,邁出了凱達門業的第一步。那時,市場很不景氣,競爭激烈,沒有技術,沒有資源,對于凱達,并不算不能克服的困難。事實上,建廠初期真正的困難是在那個浮躁而不健康的行業,沒有人愿意相信利他之心可以管理好一個企業,企業沒有健康的生態。為了改變員工固化的思想,一天天沉淀生態,前7年時間每天最少用10個小時解決員工的思維和觀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凱達依道而行,敬天愛人,在規律中求索,在執行中落地。一個一個人改變思維,一個一個團隊建生態。寧靜,方能致遠。
【一個黨組織傳播人生信仰】
參會嘉賓還留意到凱達門囗“四川省就業扶貧示范基地”的牌子,升旗儀式場地,以及會議室黨的旗幟及入黨誓詞是的,凱達人有信仰,有工匠精神,鑄造讓消費者真正滿意的門。
【一位供應商拋出橄欖枝】
座談會上,一位“不速之客”——與凱達精誠合作的波詩明油漆總經理陳立波先生也興致昂然地加入了分享:一場“智慧碰撞,通宵暢談”的知己之遇,倡導著凱達與波詩明的志同道合;一段“堅持自付差旅費”的過往印記,彰顯出凱達的自律與誠信;一個“1000塊售后服務差旅打款”小故事,傳遞著凱達的責任擔當。
凱達,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從容不迫,創造顧客價值。凱達,友好誠信,開放包容,輸出最本質思維。攜手同行,道贏天下。